(通讯员:王易玄)2025年1月23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执行主任/北航航空学院院长潘翀、副院长罗明强带队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开展调研,北航出版社董事长刘德生、副总经理赵延永、总编辑王雷华、高教出版分社社长蔡喆等领导出席此次活动,并一同参与了调研研讨会。双方就航空航天类教材建设、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开展等重要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会议伊始,潘翀院长首先对北航出版社在去年航空航天类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申报过程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随后向参会人员分享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025年度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他强调,教材建设要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教材课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航空人才的必然要求。航空航天教材研究基地肩负着重大责任,但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专业教材研究人员的缺乏、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等。此外,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教材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契合国家要求,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筑牢思想根基。随后潘翀院长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如开发数字化础滨教材编写工具,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教材编写效率和质量;召集教材建设咨询研讨会,汇聚各方智慧,为教材建设出谋划策;完善补充数据库,为教材编写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资料支持;将低空经济列入教材建设大纲,紧跟行业发展热点,丰富教材内容等。同时,潘翀院长希望能与北航出版社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成立共同体、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共同推进教材建设工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北航出版社董事长刘德生对潘翀院长的观点表示高度认同,并表示出版社将积极参与到北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发展当中。他强调,北航出版社的发展宗旨就是聚焦主业,服务学校和航空航天领域。当前教材确实存在内容落后等问题,教材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北航出版社愿意在国家教材建设标准框架下,结合自身特色,与基地共同规划系列教材。出版社将发挥自身在出版领域的专业优势,从编辑、排版、印刷到发行等各个环节,为教材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出版社还将开放自建的数字化教材编写系统,与基地合作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为教材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北航出版社副总经理赵延永也表达了对北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工作的全力支持。他认为,北航出版社在教材建设的实践工作中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未来将积极参与智库研究成果转化,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材建设实践中。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持续推动北航航空航天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工作的走深走实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锚定国家教材建设战略目标,紧扣提升航空航天教材质量这一核心,深度整合资源,强化协同创新,探索教材建设新模式、新路径。向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材体系不断迈进,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航空强国梦贡献力量。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是2024年教育部认定的3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旨在面向新时代航空航天高质量人才培养,搭建集本领域优势高校、行业领军公司和权威出版机构等为一体的航空航天领域教材研究与建设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汇聚力量,组建跨界协同的教材研究队伍,开展专业化教材研究,为航空航天教材建设提供咨询指导、交流推广、资源共享等服务,提升国家航空航天教材建设效率和质量。